2008 Wetlands of a Woman 女人濕地

輕鬆有趣但不夠貼身的《十宰身體慶團緣》

Photo by Jesse Clockwork

文︰陳瑋鑫 |

由楊惠美與陳敏兒組成的雙妹嘜舞蹈劇場,今年已踏入第十個年頭。新作《十宰身體慶團緣》由宣傳照到文案都把身體作為重點,唯整個舞作中針對舞者身體而加以發揮的片段不多,但看楊陳二人如何戲謔瘦身狂潮還是令人滿足。

楊惠美與陳敏兒二人皆擅用語言並有很強的感染力,甫開場的一段文字投映,要求觀眾自我熱身及相互按摩就相當有趣,令觀眾很快進入狀態。由於演出以雙向舞台進行,兩面觀眾相對而坐,把演區置於劇場中央,這樣的設計縮短了觀眾與舞者間之距離,方便互動。因此接著由二人分別帶領兩面觀眾一同舞動,互相比「舞」,就更加令劇場充滿派對氣氛。然而,往後的片段卻似乎未能延續這高漲互動氣氛,不過二人幽默抵死的舞蹈編排,還是令人看得開懷。

除把玩語言外,雙妹嘜亦擅於運用小道具,例如搖晃布以模仿海浪,甚或模擬抽水馬桶沖水都甚有效果。其中一段有關豐胸瘦身的片段,楊把一袋奶收藏於胸前,在激烈舞動後把飲管插入舞衣內吸吮,令人捧腹;而陳則把鬆弛的肌肉一一展示,央求楊用蕃茄將它們扔掉,同樣抵死有趣。尾段陳的一段獨舞,一個個膠蕃茄從天而降,既可以被看作被柴台下的堅持,也同時呼應之前有關瘦身的歪理,就頗有意思了。

而演出尾聲極富詩意,二人在大、中、小木椅上起舞,以不同的聲調與節奏扮演兒童、壯年及老年,呈現出人生不同階段的變化。簡單感人的這一段舞蹈,再加上跟隨播放兩位舞者與父母的生活片段,以身體髮膚受諸父母作結尾點題,就相當有力。可是由於缺乏舖排,氣氛及節奏的變化就來得有點突兀。

整體而言,演出雖間有驚喜,但卻未能有機地把各段環環緊扣,對「身體」這母題也著墨不深,但作為雙妹嘜舞蹈劇場十週年誌慶演出,楊陳雙妹還是沒有讓觀眾失望。
(原載於2008年4月25日《星島日報‧演藝評台》)

廣州新快報

Photo by Jupiter

文章轉載自廣州新快報
■ 黄国威 香港藝術推廣人

除 了購物外,香港還有很多吸引之處,包括它擁有一个成熟的表演藝術行業。每个晚上在不同档次的表演場地都輪流上演形形式式的節目,音樂、舞蹈、話劇、粵劇固 然少不了,甚至一般人認為是前衛的現代舞也給人不同的選擇,當中除了城市当代舞蹈團這個老字號外,小型團体及獨立創作人的作品也具一定質素。早一陣子,尖 沙咀的香港文化中心劇場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舞蹈粉絲,他們有好些帶着好奇的目光入場,就是要目睹由兩位香港土生土長的年青女舞者——陳敏兒及楊惠美組成 的“双妹嘜舞蹈劇場”最新演出《十宰身體慶團緣》。

“双妹嘜舞蹈劇場”成立于香港回歸年,至今剛好過了十个寒暑。兩位都在現代舞壇獨當一 面,除了以個人身份發表創作及獲邀請参与不同舞團或劇團的演出外,兩个人走在一起的時候,就用“双妹嘜”這个從我国香水品牌借來的名字合伙創作,貴精不貴 多,對筆者而言是質量的保証。然而大家都知道,兩个人演的舞蹈劇場當然不会是以大場面作為看点,但相信她們了解到,借着“貼身”的題材来引發觀眾共鳴,還 勝於用千万金元推砌出来的布景,所以這次新作品就以身体為題材,炮制 一場《十宰身体慶團緣》。當中“宰”以粤語讀音与“載”相通,于是“十宰”可意指“十載”,除与香港回歸及“双妹嘜”的成立歷史相關外,“宰”与“身体” 連着看更可意会到節目主題——“解剖身体”,就如節目的宣傳文案中突出的多个看点:“香港回歸十年,‘双妹嘜舞蹈劇場’也成立十年,兩个‘少女’漸變‘中 女’,正好藉此時機,‘十宰身体’作回願,看看香港的社会風氣、潮流文化及公共空間如何改變及影響个体(尤其是中年女性)的身份和身体……‘双妹嘜’將会 又幽默又調侃地献上一場充滿本土情懷的身体饗宴,秉承舞團一直以来从小女人的觀點来表現大世界。” 而最令觀眾期待的是她們的独特表演形式——不叫口号、不 会控訴,以“軟性”的手段及片段式的舞蹈劇場,包括混入流行歌曲、錄像、話劇及与觀眾互動等,表現社会對女性身体的規范而引發的反思及關注。

Photo by Jupiter

翻 閱節目單,單就分場的名字都用上与“身”字有關的詞語,“身体檢查”、“身鮮出爐”、 “身吟”、“分身家” 等,極富幽默感,而内容亦不失所望:劇場內觀眾在兩邊座席遥遥相對,在節目的第一場名為“身体檢查”中,“双妹嘜”分別對着兩邊舞台 教授觀眾簡單動作,並在輕快的音樂下兩邊觀眾進行比試,為觀眾制造輕鬆的欣賞氣氛之余,亦延伸至余下段落,包括比拼身体靈活性的“渾身解数”、以戲劇元素 表達女性因為不滿自己体型而失落街頭的“身不由己”、展現完美配搭与极高難度動作的“身有千千結”;陳敏儿更以鋼管舞凸顯女性身体最原始的感性一面等,這 些段落既不賣弄技巧,也不嘩眾取寵,在幽默中帶給觀眾共鳴。布景設計亦极富心思,座落台中間的可移動白色景片,時而分隔着兩邊觀眾,增加神秘感,時而放在 劇場的最高處,播放兩个版本但内容相同的錄像。當中的一段更把文字与身体結合,拍攝在身体的不同的部位寫上多个單字,形成有趣的成語,例如在背上写 “虎”、在腰上写“熊”,就成為“虎背熊腰”,頓然發現我国成語的博大精深,以及創作人對身体的靈敏觸覺,令觀眾会心微笑。

俗語有云 “人生得一知己,夫复何求?”《十宰身体慶團緣》給我們寶貴的一課:創作人抱着包容的心態,按着自身的感受真誠創作,作品發表后的回嚮遠遠超乎想象。

注:“双妹嘜”于1997年由陳敏儿及楊惠美創辦,兩位均為本地現代舞壇獨當一面的獨立編舞及舞者,并活躍于本地劇場的創作和演出。2005年聯合創作《尋找家猪的故事》于香港乙城節首演,并獲邀至新加坡華藝節演出。2006年《尋找家猪的故事》獲香港舞蹈年獎。

双妹嘜舞蹈劇場- 十宰身体慶團緣 觀後感

photo by Jesse Clockwork

(文章轉載自電影導演翁子光的博客
http://hk.myblog.yahoo.com/yungtszkwong)

從不看舞蹈劇場,主然因為覺得自己不會欣賞,偶然的機會去看了双妹嘜舞蹈劇場- 《十宰身体慶團緣》,感覺挺踏實的。除了點綴的對白外,舞蹈及形體動作主要主宰了這個劇作,而整體上又那麼與生活靠近,感覺上它是在「慶祝」女人身體的存 在、被使用、被擱置、被認識、被自我擁抱,更重要的,是被精神及想像力去宰割分解,透過宰割分解,然後變得更完整。

一般來說,成長和老去對於身體來說都是被演繹成滄桑和疲憊,而且比較消費和消耗性,在《十宰身体慶團緣》裡我看到想像、憧憬、懷念、知覺、積極的疑問,還 有情感的貫注,很多舞台劇裡我很怕看到的尷尬,都是因為創作人在吃力地經營生氣、熱鬧和更虛無縹緲的所謂靈感,《十》劇裡我沒有看到尷尬,兩位女主角都手 舞足蹈、扮鬼扮馬,但基於開放式的議題,探討女性身體的關切感,被本來很容易被處理都肉麻的處境,都被處理得既吸引眼球又不令人無所適從,而且一直散發著 一種女性緣於自覺的感性,將自戀推闊到對生活的熱愛,拉遠到精神上擁抱自己身體的貞烈。

特別喜歡劇裡「驗身報告」的平實又雋永,又喜歡「葬身苦海」到「身外物」的靈動與陰柔,有一種蕩漾又滄茫的情緒在裡面,寧靜又不晦澀。而在分不清的段落 裡,兩個女生演繹社會女性對身體的焦慮和寂寞,就帶著既揶揄又理解的知心感,也許跟抽象的所謂「自己對自己的共鳴」所去不遠,自己和自己的對話,自己對自 己身體的對話,自己身體對自己身體的對話,竊竊私語也好,高談闊論也好,現身說法也好,都是一種又一種的參考,提供女性一個思考方向,或者男性對女性的一 個思考方向。我喜歡《十》劇沒有轉彎抹角,它「掟個靚彎」來跟我們說,是因為「思考」的那段路,血肉相連著「感受」。

奇怪劇中沒有一個段落叫「他朝君體也相同」,也許太霸道太雄糾糾的都不應該屬於這個劇,將生活的重量舉重若輕之,化成閑適的態度,自然而然便成為了徐徐的、不橫蠻故不騷擾人的幽默,很內置,很寬慰,很上心,很女人。

不說了,再說又會被人說是性別定型,這也不怕,最怕是我會忍不住回答﹕「是的,有何不可?你也來幫忙定型一下,會有很多美好發現的。」

翁子光

翠袖乾坤 ‧ 雙妹嘜

(文章轉載自文匯報)
[2008-04-20] 翠袖乾坤‧雙妹嘜
文潔華

知道本地有一個由兩位女舞者組成的「雙妹嘜舞蹈劇場」嗎?此劇場經已有十年歷史了,最近演出了《十宰身體慶團緣》的節目,既為周年紀念,也為一場舞蹈與性別的互動。

舞 蹈當然離不開身體,女性對身體的敏感度,因為生理周期及社會各種的寄望與眼光,早已構成強烈的觸覺。是次演出除了把女子的身體解剖以外,還玩弄了有關的 常用文字;因而分場便出現了「婦科」的「身體檢查」,還有女子的「郁身郁勢」、「身不由己」、「賣身」、「睇全相」、「瘦身」、「身吟」、「身有千千結」 及「身教」等等有弦外之音的思考。此等語句應用於女性,自然有不言而喻的大堆聯想。

舞台上,楊惠美與陳敏兒這對「雙妹嘜」渾身解數,時而 以女丑的方式,時而以嚴肅的現代舞表達著「宰身」的主題。陳敏兒問什麼時候我們從「修身、齊家、治 國、平天下」的理想,轉身而追求「瘦身、隆胸、整容、得天下」?這個問題吊詭之處,在於前者為儒家男權的道德理想,後者則為消費經濟結構下女體商品化的口 號。女人從未有「平天下」,只有擔當過「禍水」的角色;到了後者,才諷刺地成為主體。

楊惠美則斷言女性身體只像一件展品,被嘲弄和貶視之 處俯拾皆是,因而要在舞台上表達由身體出發的各種情懷、詩意、濫調和控訴。「雙妹嘜」的控訴,避免不了 女丑的代入和扮演。女人做丑,常常在扭曲身體,醜化身體甚至宰割身體處發力;因而熒幕上便出現了支離破碎的插圖,舞台上則是雙妹嘜插入木檯,鑽入檯板底層 的扭曲身體……

最後,她們在舞台上投射了母親的錄像。她們說身體滿載故事,道出了世情與世事,也道出了己身來自的,愛的母體。